PA267015

念地理系和外文系的差別之一,就是有如遠足一般的 filed trip。昨日 (10/26) 我清晨六點半起床,天還未明便出門趕赴London Bridge 火車站,和同學們集合。在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老師的帶領下,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從London Bridge坐火車前往 East Sussex (東塞克斯郡,英格蘭東南角) 的 Hastings 一帶,實地踏查當地的道路開發與環境爭議。雖然議題嚴肅,但難得踏出倫敦,離開教室,每個人興致都特別高昂,也變得特別健談、放鬆,無形中也拉近同學之間的距離。

車行大約兩個小時後,我們來到 Hastings 附近的小站 Crowhust,和兩位反道路興建組織 Hastings Alliance 成員會合,認識這一帶的自然文化環境,和道路開發計畫。 Hastings 是九百多年前法國諾曼地公爵出兵英國爭奪王位的的歷史戰場。這一帶丘陵緩緩起伏,寬闊的牧場連綿一片,數個零星的保護區和歷史悠久的小聚落散落其間。因地勢低漥,且天氣陰雨不斷,時有氾濫泥濘。這樣空氣清新、寧靜平和又開闊的鄉間景致,在英格蘭東南部已很少見。但由於此處交通離倫敦不甚快捷,而兩側的城鎮 (Hastings 和 Bexhill,尤其是前者) 居民和該郡議會一直對自己的偏鄉處境大感不滿,因此至少從十幾年前就不斷倡議開一條路貫穿這個寧靜地帶,來連結兩個城鎮。而珍視環境、對郡議會繁榮大夢深感懷疑的部分居民,也在 1999 年組織集結,開始一連串的抗爭、倡議行動。無奈在中央政府幾度易主、態度丕變之後,長達十三年的抗爭以失敗落幕。但他們依然還堅守在這塊土地上,監督開發單位的施工品質和承諾是否落實,尋找機會而不輕言退守。

初聽到 Hastings 這個開路與環保拉鋸的案子時,我不禁想起阿塱壹古道--一樣在東南角海岸,一樣遭受道路貫通的威脅,一樣鄰近古戰場。而英國與台灣議題相似的處境(不限於阿塱壹案),同樣反應在開發者的論述和手段之中,例如開路=發展=解決當地社會問題的萬靈丹、利用地目變更將農業區改畫經濟園區招商、浮誇的增加就業機會、提出無意義的假選項引導民眾支持以做為民意背書、刻意忽略或壓低環境損失的成本等等。而反對團體的回應也相當熟悉:質疑開路真正的社會效益(如開路可以解決當地青少年懷孕問題?)、質疑就業機會的質量(如教育程度較低的當地人真能獲得這些工作?)、為市議會行政程序的適法性告上法院 (可惜沒有成功)、自行提出環境損失成本估算等等。有趣的是,我和 Hastings Alliance 的地陪分享阿塱壹的經驗時,他也直呼原來很多現象真是 universal,同感不管英國或台灣,環境保護團體面對的對手招數都差不多,挑戰都相當艱難。他對阿塱壹非常感興趣,直問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料。我答應寄給他阿塱壹的圖片和網站,並試著蒐集英文的相關報導。如果有朋友知道任何英文資源,請跟我說喔!

而如果沒有意外的話,我希望最慢可以在十一月初的 reading week 將 Hastings 的故事寫成一篇文章,當作大聲公報導作業。請班導保佑我能順利完成 >< (後註:最後還是沒時間啊@@)

在實地走訪爭議現場之後,我們來到 Hastings 鎮上、老師訂好的一間旅館會議室進行室內課程。這趟旅程的真正挑戰正等著我們:老師要求同學兩人一組,發給每組五份問卷、答案本、和摺頁文宣,要大家直接到街上找當地民眾訪調,實地體驗 contingent valuation (假設市場評價法,如問民眾願意花多少錢支持保護區計畫) 問卷方法的優缺。由於不是每個同學的英文都很輪轉,老師特別要求每組至少有一人英文口語流利,而我很幸運和精通英文、中文、閩南語的新加坡同學 Zhen 一組,由辯才無礙的他負責和居民交涉,而我擔任負責陪笑、秀答案卡的 glamorous assistant。問卷非常冗長,幸好 Hastings 居民意外地樂意配合,在不到一個小時內,我們訪問到兩位居民,而有的組別甚至問到四個居民。最後這些問卷都送給 Hastings Alliance 兩位地陪當後續參考了。

課程結束後天色已暗,我和其他八位同學留下來跟老師、地陪一起到當地的餐廳吃 Fish & chips (這裡可是海邊,當然要嚐嚐囉),然後在一路狂奔之下趕上七點五十分的火車回到倫敦 (慢車車程兩個多小時),晚上十點多才回到宿舍,結束一天疲累但收穫滿滿的行程。

除了出遊和議題本身的收穫,我也得到一些有趣的資訊和回饋。例如在出發的火車上,來自上海公部門的 Jerry 同學,用中文分享了他在英國這個月來上課的衝擊和反思,對於中國的教育方式、學術與社會連結脫軌的現象、以及辯論思辨風氣的缺乏,他感觸甚深。後來話題談到了一些華人政治、文化和社會議題,我和新加坡同學 Zhen 也加入討論,暢談中國、台灣、新加坡的各種觀察。在彼此尊重、開放的氛圍下,談得非常愉快;而我也很開心能改正他們對於馬總統在台灣很受歡迎的錯覺XD。另外兩個有趣的收穫,是知道薄瓜瓜這個名字就算在大陸也很怪,還有台灣雖然國際地位不彰,但護照真的非常好用!! (至少我們在歐美、日本可享免簽優惠,而且來英國念書不用早上六點多到警察局排隊、花好幾個小時和好幾十鎊註冊) 由於我們三人難得用中文相談甚歡,有些忘我,被我們包圍住、正在自學中文的德國同學只得在角落默默練習他的中文聽力。後來他說,我講話很像央視主播 (?!),但速度快很多。

另外,在旅程中,平常較少互動的奧地利同學&瑞士同學 (人其實非常開朗和善) 貼心地補祝我生日快樂,並說我看起來只有 24、25 歲,讓我的虛榮心小小開心了一下:P 而最讓我開心的,是回程在 tube 上,德國同學說他覺得我對課程、paper 討論的理解程度比一些英國同學還好,讓我對英文對話能力有待加強、聽力狀況不穩定的難題釋懷一些 (但真的還需要多多加強)~

託田野調查之福,我好像重新、更深入地認識這群不凡的同學 (尤其是歐洲同學,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好像都跨了很多國度、相當多彩多姿,而且英文都超流利),也許等更熟悉之後,可以寫篇「強者我同學」雜記也說不定 :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kita18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