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058913663_c83474a72e_c

怎麼會突然想要留下來? 這是之前老爸問我的一句話。那時我才意識到,在經過這一年英國求學的經歷和成長之後自然而然下的決定,對台灣的家人和朋友來說,像是突如其來的意外。而早些時間全心投入論文的我,也沒能好好交代這個決定的緣由。一直想著論文和旅行結束之後,要用書寫的方式跟掛念我的親人朋友說明清楚,所以,花了點時間寫這篇文章。

先說一聲,我的中文能力在寫完英文論文之後有大幅退步的跡象。文筆艱澀之處,請多多包涵。

這一切也許可以從兩年前談起。大概是 2011 年的暑假,在教發中心的工作差不多進入第三個年頭。一切一如往常一樣,偶爾有些挑戰,但有好同事和師長的相伴,大致上歡樂順利。但卻是在這樣的時刻,一種潛伏已久的恐慌感向我襲來。對我來說,縱然工作環境不可多得地美好,薪水OK,還能讓我有許多閒暇時間追蹤議題、參加運動現場,但這終究只是暫時的棲身之所,不是生涯的終點。我知道我必須離開,尋找自己真正能投身的領域,而在近三十歲的年齡壓力之下,越早離開,就能越早開始累積專業知識和經驗,減少時間的浪費。

再一次地,我選擇了到英國念書。有些茫茫然地,當時心裡只有幾個大原則:第一,既然要花寶貴的青春和金錢念書,至少野心大一點,只申請英國數一數二的好學校,讓自己念爽一點;第二,我想試看看過去幾年在環境現場累積的體驗,能開出什麼樣的花朵;第三,這一次,我想盡量不花爸媽的錢,靠自己的能力走下去。

選擇英國的原因,一方面是因為熟悉,另一方面是因為只要一年即可完成碩士學業,對深感自己年紀不小的我來說,最適合不過。最後我只申請了三所學校,包括英國文學本科的博士,和兩個環境相關碩士。

於是,大概從 2011 年秋天開始,我開始一邊工作、一邊著手申請學校的事宜。有了上一次自己申請英國學校的經驗和資料,重來一次並不太難。回想起來,接下來半年的時間的每個週末,大概都在咖啡館裡一步一步撰寫各種英文資料、準備各道手續中度過。當時的我只想著先申請了再說,就算過程煩悶無趣,也不假思索地一點一滴完成了。

因為過去幾年工作攢的錢,只夠支付一半的費用,申請學校的工作暫告一個段落之後,2012 年初我又開始著手申請教育部獎學金 (針對文學博士)和台達電/英國政府環境獎學金。我其實沒有認真想過,如果沒有申請上獎學金該怎麼辦,或申請上獎學金但沒申請到學校又怎麼辦。我只是帶著一種對未能自我實現的失落,和時間催逼的深層焦慮,一股腦地進行著這些工作。

後來,好像老天幫我做了選擇一樣,三所學校只上了 UCL 的環境、科學與碩士課程。因此就算通過了以文學博士申請的教育部獎學金的初試,也省下了再去複試的麻煩,只要專心在台達電/英國政府環境獎學金即可。由於之前的托福成績和英國碩士學歷都已超過兩年以上,不符合UCL和獎學金的英文要求要件,所以二月的時候,我又臨時報名雅思,再自修近一個月,後來很幸運地考到了自己都沒想過的好成績。

有了新的雅思成績,以及瑞祥班導和外文系老師的推薦信加持,我拿到了獎學金,加起來和自己賺的錢,大概剛好可以 cover 念書和生活的開銷 (後來還有一些親友包紅包贊助我,也非常感激)。2011 年中在心頭浮現的模糊的計畫,竟然在幾個月後真的這樣順利地實現了。真的非常、非常的幸運。

然而老實說,在超過半年埋首準備這些程序的忙碌之中,我其實一直沒有空閒思考為什麼要花光自己所有的積蓄、離開舒適的生活環境,再去英國唸一個碩士。或許,對於我內心深層的焦慮和人生的茫然,還有很多其他解。而我也不知道離開英文環境四年之後,我的英文能力能否應付我轉領域的未知挑戰。在出發的前夕,我其實是恐懼的,甚至有一度感到退卻。

剛到英國的那天,當地鐵出了隧道,看到熟悉的英國風光,我彷彿看到未來一年各種艱鉅的挑戰終成現實了一樣。我忍不住問我自己:「Why am I here again?」我不是已經經歷過一次了嗎? 究竟我是如何、為何把自己置於這樣難為的處境? 我知道,我還沒有準備好。當時我在日記裡記下盡是這樣焦慮的負面情緒。

從小我就有著自我剖析、反省的習慣。某種程度,要感謝我成長在一個外在環境貧乏的小鄉鎮,讓我很早就學會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探求支持和陪伴。我很習慣一個人面對生活,加上一直都是單身,又長年離家在外,所以一個人在異鄉生活對我來說並不難過。我也習慣靠自己解決各種情緒煩惱,一直以來,我靠著這樣的「自我心理建設」踏實堅定地走過聯考的挑戰,和大學時代的心理低潮。這一次,儘管緊張焦慮,我也不斷在每一次戒慎恐懼的嘗試中調適和鼓勵自己,讓每次通過的試煉成為自己的力量。

剛到英國的那幾天,我不斷探問自己,支撐我念下去的動力會是什麼?「對當前世界處境和問題的理解及認識,對另一領域思考和論述能力的培養,為自己能更自信而有力地面對社會,為台灣不斷受創的土地和默默奮戰的人。又或者,正是為了自我突破,超越自身的極限而來?」一年前的 9 月 23日我這樣寫著。「There must be some reason why I'm here.」我告訴自己,要把這一年的經歷,變成人生的轉捩點

很幸運的,我在 UCL 遇到的每位老師和同學,都是親切可愛的人 (I love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!!)。和里茲單打獨鬥的文學碩士不同,第一學期的課程有不少團體作業,甚至出遊行程,可以在與同學的互動中相互學習、提醒、支援,讓我安心不少 (但其實還是很焦慮,跟我同組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得到)。有些微妙地,課程開始約一個月後,我從不知為何而來的漠然不安,變成不捨失去這一切注定短暫的機緣的珍惜。

一年的課程走完後,回頭看這一段歷程,最初的焦慮和恐懼顯得好遠好遠,遠到如果沒有日記的提醒,我都快忘了有這麼一段心情掙扎的過往。這是不是意外著,一年後的今天,我已經和當時大不相同,甚至可以說成長了不少呢?

我想答案是肯定的。而這都該歸功於我這趟冒險中,最大的幸運。我在這裡遇到了一個很棒的同學,並且非常非常幸運地和他成為好朋友。

(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kita18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